WorldSkills Shanghai 2022 was cancelled and this website has been archived. For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bout WorldSkills please visit worldskills.org.
中文|English
3

新闻详情

新闻中心 新闻 新闻详情

青年工匠丨同心协力,让机器人出发!

2022-05-04

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。有这样一群90后,他们勤学苦练、深入钻研,凭一技之长,让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飘扬在世界技能奥林匹克赛场上空,向世界展示了“中国工匠”的朝气、力量与担当。
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,新时代青年技术工人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,始终是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。他们如何长成?未来又将如何传承自己的技艺和匠心?
黄金搭档,零的突破
2019年8月,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颁奖仪式上,22岁的郑棋元和18岁的胡耿军共同将金牌收入囊中,把连续五届冠军霸主韩国队拉下神坛,以绝对优势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。
郑棋元说:“我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比他们要快很多,比第二名快40%—50%。”

郑棋元介绍,移动机器人项目的比赛主题会在赛前给到参赛队手中,赛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双人团队作战。“一名选手负责硬件方面的组装、设计、维护,还有一名选手负责软件的编程调试,最终两个人独自负责的部分融合在一起,完成一个综合性的任务,缺了谁都不行。每届会公布一个主题,44届是做一个机器人警察去找到走失的孩子,送回他父母手里;45届是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,抓取货物去装配、识别订单,把货物运送到客户手里。”
从这些主题中不难发现,比赛的场景完全模拟现实中会发生的工作而设计。胡耿军说,现实中所有的制约和困难,也都会在赛场上如实还原,例如成本的控制和精度的把握等。
胡耿军介绍:“我们根据任务和比赛提供的零件,规定让我们使用哪些,以最少的零件来构建机器人。准备参加世赛机器人的时候,我们优化改进了至少100版。比如我们抓球的时候它的精度达不到,或者说有死角,机器人就没有办法去某个地方工作。”

协同配合,彰显团队的力量
在两位冠军看来,协同配合的能力是这个项目的核心要义。
郑棋元说:“两个人协作配合完成一个综合性的模拟任务,那么两个人的分工怎么明确?像搭梯子一样,硬件给软件搭梯子,软件又给硬件搭梯子。两个人是不能因为分工不明确,在赛场上出现一些纰漏。这一方面的评判,我觉得可能要高于你所掌握的技术。”
胡耿军说:“在我们前面就有前车之鉴,就在场上闹矛盾了,各干各的,最后导致了被淘汰的下场。我们两个人配合得还是比较好的,我们共同目标就是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,不管出了什么问题,我们肯定要共同去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
解决问题说来简单,但面对两年一届的世赛,任何问题都可能会将团队多年来的付出和心血付之一炬。郑棋元表示,关键就在于坚定共同的追求,通过合理的工作组织和管理能力,扫清眼前的浮云。
郑棋元说:“第二天竞赛时,机器人完成一项小工作的时候卡住了,是我负责的环节出了问题。我非常自责,非常难过,因为完全属于没注意造成的问题。如果最后没有取得好成绩,我自己都过不去自己这一关。但是我的搭档、教练团队,没有半点埋怨。说没关系,下一轮改了我们照样可以跑得更好。后面两天我们从时间分上填补了第二天比赛失误的小分,真正意义从效率上打败他。”

赛场,也是现实世界的试验场
现代化工业时代,一花不是春,孤雁难成行,个人不可能掌握生产线上的所有专长,一专多能、协同配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。
据人社部的预测,到2025年,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将到达900万人,人才缺口预计为450万人。2021年人社部认证的新职业中,既要懂技术、又要懂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,被称为“八边形战士”的“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”尤为引人注意。郑棋元表示,现实生活中的太多场景下,他们的所学都能学以致用,并且实际工作流程也基本和赛场一致。
郑棋元表示:“像配餐机器人、自动消杀机器人,还有登月的‘玉兔’、还有‘祝融号’,都是在移动机器人的核心平台、原型平台上升级出来的。换一个管理系统,换一个载体,我们就可以通过跟竞赛一样的模式和流程,在什么样的时间内,在什么样的场地空间内,快速让机器人完成工作。”

同心协力,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
世赛冠军的光环依旧,但昔日的黄金搭档没有止步于此,同心协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如今,郑棋元已经留校任教,正在为今年将要举办的新一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队员进行集训,曾参加三届世赛选拔历练的他决心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,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,让学生通过技能改变命运,从而服务更多人。
郑棋元说:“我们一天可以完成两个模块的训练,大概要花16—17个小时。想培养更多能够为国争光的选手,通过技能让他们改变命运,最终成才。结合未来我觉得可以把机器人应用于生活当中,让更多的人受益。”而一直向往军旅生活的队友胡耿军,在今年刚刚决定将自身技能献身国防,期待在广阔军营大有作为。
胡耿军说:“在部队当一名技术兵肯定要动手,又要学习技能和理论知识,我更向往三者同时进行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,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,以另外一种形式去实践、展示自己。”

胡耿军所在的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张贵芳表示,随着部队信息化、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,像胡耿军这样的年轻人一定能在部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。“对于这些有专长的人才,我们部队每次征兵的时候都希望多征一些。到了之后,我们也是重点关注、重点培养。我们现在有一个一级军士长,修理坦克、机械这方面非常精通,特别喜欢钻研,遇到问题故障都是手到病除,号称‘铁甲神医’。”
以匠心攻克“摩擦”,便是飞跃
向着统一的目标,团队并肩、甘苦与共,这既是军旅生活教给胡耿军的准则,也是赛场上胡耿军和郑棋元从来坚守的信条。郑棋元说,正如他们所处的高端制造业,如果每一个节点上的“队友”都能抱定共同目标前行,最终的结果将会更加接近完美。
郑棋元说:“有摩擦的时候如果能解决,那就意味着一次更好的突破、更好的飞跃。在配合的时候没办法完全同步,要用工匠精神的这种执着,精益求精的品质去说服别人或者被别人说服,让两个人以共同的目标去做事,最终结果肯定是完美的,这也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