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手工制作!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采用“海派绒线编结技艺”
近日,北京2022年冬奥会获奖运动员手里的绒线花束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据悉,这些花束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——“海派绒线编结技艺”手工制作而成的。绒线花束既保留了奥运颁奖仪式中花束的形制,又践行了节俭、可持续的办奥理念,寓意着温暖、祥和,可永久保存,成为“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”。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,它们也将与奖牌一同颁发给获奖运动员。
在奖台上颁发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悠久传统。据记载,最初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获奖者颁发橄榄枝桂冠,后来演变成手捧花束等。历届颁奖花束虽然花材各异,但都兼顾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和主办国、主办城市的文化特色。
冬奥会颁奖花束采用绒线编结而成,包括玫瑰、月季、铃兰、绣球、月桂和橄榄6种寓意美好的花型,分别象征着友爱、坚韧、幸福、团结、胜利与和平;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中,增加了一支蓝色波斯菊,象征坚强。
花材经过造型和捆扎成花束,高34厘米,胸径24厘米。花束手柄的蝴蝶结丝带上印有“BEIJING 2022”字样,花束整体清新、自然,与北京冬奥会主色调一脉相承,突显出鲜明的冰雪运动的特色。
本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由“海派绒线编结技艺”的上海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提供,共用花束1251束,累计花材16731支。每支花材上有叶有花,均为纯手工制作。仅一朵玫瑰,就需要一位编结师耗费至少5小时。另因花材各异,技法也不尽相同,完成一束精美花束,耗时长达35小时,所有花束的全部手工制作时间近5万小时。
这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发动了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江苏、浙江等省市七地的编结社团共同参与,由“海派绒线编结技艺”上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、绒线编结师励美丽领衔制作工作。
编结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。100多年前,绒线编结技艺主要从欧洲传入中国沿海城市,中国的手工艺人将东方传统结绳技法与绒线编结技艺相结合,大大丰富了绒线编结的针法、花样、载体和应用场合,这些丰富多彩的编结技艺在上海汇聚发展,逐渐形成海派绒线编结技艺,绒线花艺就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。2009年,“海派绒线编结技艺”被市政府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